自洪山煤校建校以来,学校就十分重视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搬迁至淮南后,也始终将实践教学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环节。
我调到洪山煤校的时候,当时要求培养的学生要具备技术能力和水平,因此很重视实践教学,学校为此专门筹建了实习工厂。当时调任的厂长只懂技术,文化水平不高,而我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在工厂干过,于是学校就安排我和他一起,去上海进车床、铣床等设备,齐心协力把实习工厂建立起来。可以说,建厂方面我是发挥了较大作用的。当时在煤炭系统高校中建有实习工厂的只有我们学校,开了先河。
教学实习工厂建起来以后,操作设备的师傅各工种都得有,如车、钳、铸、锻、焊等,分成小组轮换操作。学生对这些工具的性能、使用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并能制作简单的机件。那时候学生在实践操作方面都是很厉害的,因为多次到工厂实习过。通过实习,学生认识到,干这一行不识图不会画图根本不行。
记得早在1956年,学校对实习进行改革。当时全校35个班,1535名学生,均组织了生产实习。从4月中旬到8月底为止,前后达4个半月之久。实习地点分布在淄博、新汶、贾汪、淮南、枣陶5个矿务局所属的21个厂矿。专业指导教师共66人,由于实习人数多,学校抽调部分非专业教师带队,有的教师连续指导两次。对这次生产实习,学校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召开了几次全校性的实习会议,明确了实习的意义以及实习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对实习的原则和方法做了部署。组织指导教师学习有关文件,编制实习手册,力求符合大纲的规定。指导教师提前到达实习厂矿,了解情况,与厂矿技术人员一起,制定实习进程表。总的来说,实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许多学生能独立担任采煤队队长的工作。一、二年级的学生,90%以上能够实际动手操作。新汶、枣陶等矿的实习队,不少学生能担任一个班的工作,给厂矿超额完成了生产任务,获得厂矿领导和工人的称赞。重视实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显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学校对毕业设计相当重视,将毕业设计视为又一项重要的教学方式。从1956年下半年开始,在学校的统一计划下,各学科抽调专人先行下矿了解情况,进行专题研究。毕业生实习出发前,即得到不同专题的毕业设计任务书。1957年学校共有毕业生376人(其中采煤专业4个班184人,机电专业4个班192人),均进行了毕业设计。设计时间平均30天,答辩5天。同学们普遍反映,得到了理论联系实践的锻炼,他们通过搜集资料、提出方案、计算绘图、写作说明书等,提高了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记得那时机电专业大约是200学时,采煤的少一点,有130多个学时,要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学会看图、画图,还是非常困难的。于是我就想办法帮学生挤时间,每天拿出10分钟看图,一个星期就是一个多小时,一学期有17周,所以无形中就增加了17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所以学生们喜欢学,和这个方法也是有关的,那时搞“每天一图”,咱们学校率先进行,全国煤炭系统学校都采用咱们的教学挂图,全国制图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威尼斯官网召开了两次,这要得益于我们在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开始学制图时,教学生用泥巴做简单模型,那时淮南煤校的马路边上都是泥巴,就让学生就地取材自己做,形图结合,使学生所看到的在脑中形成立体图形,让学生知道怎样雕刻是正确的。学生们的手上沾满了泥巴,但他们有兴趣,而且能把原理弄得非常明白。当时咱们的制图模型可以说是全国第一,那时先做的是木制模型,然后又做金属模型,威尼斯官网在这方面是最齐全的。不少学校来参观后,把咱们的模型图纸要去,自己复制,学校领导也十分支持。
总之,学校自建校初,坚持思想教育,以教学为中心,注重课堂教学、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各个环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效果显著。那时淮南煤校的毕业生,以理论功底扎实、业务操作能力过硬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许多毕业生成为我国煤炭工业的骨干力量。他们“以高昂的热情投身轰轰烈烈的煤矿建设事业”,“不计较工作环境、生活条件,为多出煤、出好煤毫无保留地奉献了自己的青壮年华”。可以说,他们为我国煤炭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重视实践教学的优良传统在学校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记得1986年,我参加了全国性的制图教学会议,研究探讨制图学科的建设和改革问题。主题主要是围绕制图学科建设,我在大会上做了发言。大的理念是学科应当为社会生产服务,也就是这门课怎么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具体来说,在教学内容当中,哪些内容应当精简,哪些应当更加突出以及对于学生掌握这门课程的技能、技巧的研究。几次开会都围绕着这些方面,让我谈经验和体会,就是因为咱们学校在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方面做出了成绩,走在了前列,引起了全国图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的关注和重视,为此还专门在威尼斯官网召开了两次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产生了较大的反响,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
选自《科大故事②》(2018年12月出版)(讲述:闫宗林 整理:田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