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昆仑山北麓,一支名叫“十四师”的队伍,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向南发展的号召下,为祖国边疆建设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阿卜杜喀哈尔·阿卜杜凯尤木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
阿卜杜喀哈尔·阿卜杜凯尤木是新疆和田墨玉县人,维吾尔族,本科就读于威尼斯7026官网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5级地质工程专业,2019年6月毕业后,在团中央“志愿服务西部”的号召下,他放弃了家门口待遇优厚的工作,决定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
勤奋刻苦 练就过硬本领
作为一名新疆籍维吾尔族学生,喀哈尔从小立志,一定要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去学本领长才干,将来建设家乡。
2015年,他从内高班参加高考,考入威尼斯7026官网,来到美丽的青岛。在青岛求学的四年里,他被城市优美的环境、市民和谐富足的生活所吸引,喀哈尔在自己的日记中写到:一定要让家乡人民也过上这样的生活。
喀哈尔的家境并不富裕,家中有几个弟妹正在上学,父母务农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他明白来内地求学的机会来之不易,因而分外珍惜大学时光。
喀哈尔很喜欢“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诗,大学期间一直将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大学学习的课程和方法与高中有很大不同,加上语言文字功底和学习基础较班里同学有较大差距,喀哈尔必须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才能追赶上其他同学。
除了平时课堂的学习,喀哈尔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带着课本去图书馆或自习室,将课上学的知识一遍一遍反复思考、推敲,遇到难题向班里的学霸或者任课老师请教,直到把问题全部弄懂。喀哈尔还按照老师的建议,自学大学课程以外的专业知识,不断丰富完善理论知识体系,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回乡服务 展现青春担当
在结束了内地求学的数年时间后,喀哈尔义无反顾地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新疆。
在兵团团委和八师团委的安排下,他来到离自己家乡较近的皮墨北京工业园区,任园区团工委副书记。
皮墨北京工业园区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向南发展战略部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祖国复兴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喀哈尔感受着国疆之辽阔,体验着边陲之魅力。
工作中,喀哈尔始终不忘“履行志愿者义务,立足本职工作”,他负责的是到地方企业为青年职工开展共青团知识与国家发展政策宣讲,引领青年职工进步思想、帮助企业发展经济。工作初期,喀哈尔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职工们对宣讲的排斥和不理解,为了得到大家的认同,每场集中宣讲过后,他都会到这些青年职工的家中或者宿舍走访,走街串巷、挨门挨户给大家讲解宣讲的意义及国家最新发展政策。
刚开始,有些职工并不欢迎甚至感到反感,但久而久之,他们被喀哈尔坚定、敬业、负责的态度深深感动,愿意静下心来听他讲解。渐渐的,青年职工们发现原来学习宣讲的政策和知识对人生规划和个人发展真的很有帮助。
一年来,宣讲五十余场,走访职工群众百十余次,覆盖人数过千人,虽然忙碌、虽然辛苦,喀哈尔却乐此不疲,用他的话说就是:忙,并快乐着。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喀哈尔所在的工业园区有大大小小企业五十余家,疫情的突袭,让企业措手不及,工人大量离职,签约好的订单无人生产,企业面临破产倒闭危机。
喀哈尔与同师的志愿者们了解到企业的情况,于当地疫情得到较好控制之时,走遍工业园区周边各个县市、乡镇,动员企业原职工复工、帮助招募新职工,助力园区企业顺利复产,缓解了企业经营危机、助推了区域经济发展。
创新工作 实现精彩人生
在园区,喀哈尔看到了很多职工的艰辛与困难,而这些职工大多都是他的民族同胞,他急切地希望帮助他们进步,把自己的知识传递给同胞们。为此,他发现和寻找了一些愿意学习、进步的青年维吾尔族职工,利用个人休息时间为他们办免费“夜校”。
在这个过程中,喀哈尔遇到了很多困难,场地问题、时间问题、同胞们的知识基础问题都是帮助他们学习进步的阻碍,尽管如此,喀哈尔始终坚定信念不动摇,在他的坚持下,越来越多的青年维吾尔族职工加入到了“夜校”的学习中,这让很多当地因家庭贫困上不起学的青年圆了他们的“求学梦”。目前,喀哈尔的“夜校”开办的十分顺利,也越来越受到青年们的欢迎。
新疆的冬天特别寒冷,园区周边的希望小学里,很多学生因为家庭贫寒,无钱置办冬衣。喀哈尔以及十四师的志愿者们了解到这个情况,拿出了自己本就不多的生活费为贫困学生购买棉衣,还积极动员周边地区乡亲捐衣捐物,让孩子们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平凡的岗位,火热的青春。“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一响亮的口号时刻回荡在喀哈尔的脑海中,志愿服务西部,以青春和热血回报祖国和家乡,喀哈尔一直在路上。(通讯员:王妮)